練拳一段時間,初步體會打拳一定要細細的品味,靜心慢練打出太極拳的味道,其中重心轉(zhuǎn)換的襠走后弧和襠走下弧就是一個重要的例子。開始我搞不清襠走后弧和襠走下弧的區(qū)別,打拳時機械地想著即要走下弧又要走后弧,結(jié)果有些拳勢就做不來,比如:中盤動作三的第二動就只能是走下弧而不能走后?。蛔詮淖⒁膺@個要領(lǐng)后拳勢明顯松沉了一些,也輕靈了許多,下盤也扎實了一些。
襠部在重心轉(zhuǎn)換中的運行路線也不可忽視,襠走下弧和襠走后弧是指重心從一腿移到另一腿,身體上下、左右的變化。
首先我用一口大鍋來做形象比喻:
鍋沿比如襠走后弧。
鍋底比如襠走下??;
一、襠走后弧
指身法左右旋轉(zhuǎn),后弧明顯;
襠按鍋沿走后弧平移,也叫∞字襠。
襠走后弧有利于動作圓滑連貫,也有利于引化外來的沖擊力。
走后弧腳的力點從大腳趾到小腳趾,然后到腳跟,一蹬即轉(zhuǎn)到另一腳上,完成襠走后弧的全過程。
例如:金剛搗碓:
走肩靠然后走肘動作,即襠走后弧。
二、襠走下弧
指身法上下起伏,下弧動作明顯;
襠按鍋底走下弧,也叫鍋底襠。
襠走下弧,(在倒重心時一定要松胯、塌腰會陰部向下一沉)在拳架較低的前提下,再加上這種襠走下弧的要求,其運動強度大、難度大、很吃功夫,無論對練功還是健身都有極大好處。
但走下弧時,注意不要忽高忽低,同時要注意,移動重心時先松一下,不要硬擠過去。
例如:金剛搗碓:
襠走下弧倒重心掤。
三、襠走下弧或后弧結(jié)合起來,更利于塌腰、合腹、開胯、胸腰折疊和腿功的運用,就更能顯示陳式太極拳的圓滑及剛?cè)嵯酀忍攸c。
總的來說,襠的兩種移動路線相結(jié)合,借助腿的蹬力、雙手與腰胯結(jié)合,此時如果發(fā)力就會更加威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