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氏太極拳的內氣淺論
類別:拳經拳論
更新時間:2008-12-11
瀏覽次數:3930
中醫(yī)太極網
咱們太極拳中的“氣”究竟是什么呢?為什么我平時總是讓大家練“氣”呢?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?等等問題恐怕大家就不是那么清楚了。我通過近二十年的練習和感悟認為:氣是不同于電磁波、微波、超聲波、紅外線、紫外線、磁場的一種物質,但又具有它們各自的特點這樣的一種東西。
一、氣的定義
1、氣在古代是人們對于自然現象的 一種樸素認識。早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就認為“氣”是構成世界
的最基本物質?!吨芤住は缔o》說:“天地氤氳,萬物 化生”。
2、氣是構成人體最基本物質。《素問·寶命全形論》說:“人以天地之氣生,四時之發(fā)成”,“天地合氣,命之
曰人”。這就是說,人是自然界的產物。人的形體構成,實際上也是以“氣”為最基本的物質基礎,故“醫(yī)門
法律”又說:“氣聚則形成,氣散則形亡”。所以才說“所人活一口氣”。
3、氣是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最基本物質。《素問·六節(jié)藏象論》說:“天食人以五氣,地食人以五味”。五氣入
鼻,藏于心肺,上使五色修明,音聲能彰;五味入口,藏于腸胃,味有所以生,以養(yǎng)五氣,氣和而生,津液而
成,神乃自生。
4、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活動的最基本物質。由于氣具有活力很強的不斷運動著的特性,對人體生民活動有推
動和溫煦等作用。
二、氣的生成
人體的氣來源于秉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氣,飲食物中的營養(yǎng)物質(即水谷精氣,簡稱谷氣)和存在于自然界的
清氣。通過肺、脾胃和腎等臟器生理功能的綜合作用,將三者結合起來而生成。先天之精氣,依賴于腎臟精
氣的生理功能,才能充分發(fā)揮先天之精的生理效應;水谷之精氣,依賴于脾胃的運化功能,才能從食物中攝
取而化生;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氣則依賴于肺的呼吸功能,才能吸入。
三、氣的功能
1、推動作用:氣是活力很強的精微物質,它對于人體的生長發(fā)育,個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,血的生成
和運行、津液的生成、輸布和排泄,均起著推動作用和激發(fā)其運動的作用。
2、溫煦作用:《難經·二十二難》說:“氣主煦之”就是說氣是人體熱量的來源,人體的體溫是依靠氣的溫煦
作用來維持恒定的。
3、防御作用:氣的防御作用,主要體現于護衛(wèi)全身的肌表,防御外邪的入侵?!端貑枴ぴu熱病論》說:“邪之
所湊,其氣必虛”。
4、固攝作用: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對血、津液等液態(tài)物質具有防止其無故流失的作用。
5、氣化作用: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。所以說氣化作用的過程,實際上是體內物質代謝的過
程,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。
四、氣的表現形態(tài)
1、在初級階段:氣多表現在手、頭上、肌膚,尤以手上為主。比如:在練拳時多變現為:“酸、麻、冷、熱、
漲、疼、蟲走蟻形感”等等。
2、在中級階段:多為丹田飽滿,堅如石卵,周身膨脹之感,又如雙手捧氣球吹氣時的感覺。
3、在高級階段:表現在“化堅為柔”,“周身一園,渾然一體”。
五、氣的歸經
1、先天之氣歸腎經:因為“腎為先天之本,腎藏精。。。。。?!?br> 2、谷氣歸脾胃經:因為“胃為后天之本藏飲食五谷。。。。。?!?nbsp;
3、大自然之清氣歸肺經:“肺為呼吸之根本。。。。。?!?br> 三者所形成之綜氣統(tǒng)歸任脈,藏于丹田。這就是為什么要求大家“氣沉丹田”的原因了。
六、常見的幾種輔助長氣法
1、貫氣法:兩手自下而上,掌心向上慢慢托起,超過頭頂,此動為吸氣;然后翻掌心向下徐徐下放,自百會下貫
丹田繼而下行入地,此動為呼氣。(帶領大家一起練習數次)
2、攔氣法:兩手向前伸展,掌心相對,此動為吸氣;直接收入丹田,此動為呼氣。
3、抓氣法:兩手向前伸展并吸氣,拉回時抓拳并呼氣。
4、養(yǎng)氣法:包括靜坐、直坐、平臥、側臥、站立、行步等各種方法,本功法均需自然深呼吸,多以靜坐為主。
5、運氣法:是指體內已經蓄積一定內氣,可以用意識來指揮內氣,使其按照一定的路線在體內運行,起到以氣
帶氣,以氣長氣之效果。
6、用氣法:在以上各種輔助長氣后,內氣已經充實,可以為我所用之狀況下,運用本身的內氣對身體某一部位進
行疏導,以達到除病、養(yǎng)身、延年之效。
七、太極拳內氣的運行規(guī)律
1、放松法:可以采取任何形式進行放松入靜,以達到真氣蓄積的目的。
2、自然呼吸法:本功法可以和放松法結合使用,亦可在練習套路時使用,該功法更適合于初級階段的習練者。
3、深呼吸法:指在套路練習和樁功練習時,往往要求運用此功法來練功,適于初、中級階段習練者,該功法能快
速增長丹田之氣。
4、逆腹式呼吸法:本功法是在已經達到中級水平,氣息自然轉換成的一種腹式呼吸法。要求吸氣時,小腹向里
收,漸達胸部;呼氣時,胸部先向下漸達小腹且向外凸。本功法除能快速聚氣外,主要用于練習發(fā)力和技擊
時使用。
八、太極拳九轉功(小周天)
1、任督二脈
首先了解什么是任脈、督脈和它們的走向:任脈 起于胞中,下出會陰,經陰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線上行,至咽
喉上行至頜部,環(huán)繞口唇,沿面頰,分行至目眶下。(見圖a)督脈 起于胞中,下出會陰,沿脊柱里上行,至
項后風府穴處進入顱內,絡腦,并由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、額部、鼻部、上唇到上唇系帶處。(見圖b)
2、九大穴
任脈:會陰、氣海(丹田)、膻中、印堂;
督脈:百會、風府、大椎、命門、尾閭。
3、九轉功法
自丹田開始,每穴自內向外轉九圈,由任脈向上進行,九大穴每穴逐一進行,經督脈每個穴位下行,復歸丹田
為一周。(圖1)穴位輪換(圖2)包括:上行、下行、平轉、立轉。